今天是2024年7月7日 星期日,欢迎光临本站 

热点推荐词:

人物专访

加快推动安徽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专访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叶梁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8/10     浏览次数:    

近年来,安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国内竞争优势削弱,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安徽省能否深刻把握沿海产业转移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弱项短板,凸显安徽产业优势,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日前,《安徽缝制》专访了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叶梁先生。

叶梁会长主持“2021安徽纺博会”开幕式


“商战胜于兵战!知此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首先我们得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取得竞争的最后胜利,叶会长说。安徽纺织服装优势在于:(1)劳动力优势。据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安徽目前有常驻人口6100多万,劳动力充沛,常年有1000多万在外打工。在沿海纺织服装企业中,接近30%的工人是安徽人,在长三角就有几十万安徽人从事纺织服装行业;大约有10万高素质的安徽籍纺织服装职业经理人活跃在省外各纺织服装企业。2教育优势安徽有不少纺织服装类高校,比如位于芜湖的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位于合肥的安徽农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和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加上众多的中专类服装院校,这些大中专院校为安徽纺织服装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高级人才,满足了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3)产业资源优势安徽是全国棉、麻、茧丝的主产省之一,有较多的纺织厂、缫丝厂、服装加工厂和其他纺织加工企业。安徽省全年棉花产量平均38万吨左右,位于全国第56位,纱线产量位于全国第十位左右,有众多棉纺织企业。安徽省还是全国羽绒主产区,据统计,安徽的羽绒产量占据了全国约七成的份额。

2021年7月21-23日,安徽纺博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叶梁会长(左三)向各位领导介绍安徽纺织服装发展情况。左起:安徽经信厅厅长牛弩韬(左一)、中国纺织协会会长孙瑞哲(左二)、原安徽省人大副主任郭万清(左四)


劣势方面:(1)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矛盾突出。传统的安徽纺织业一向以棉纺织为主体,以丝绸、化纤、麻纺为特色。安徽省纺织行业分布的显著特征是“大棉纺”,其他行业相对滞后,而且尚未形成高附加值的棉纺织产业链。外来加工占安徽纺织服装产业的90%,都是以贴牌加工为主,本土品牌占的市场份额不超过3%,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2)知名的品牌较少受行业特征、产品性质、所处地域及销售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存在品牌建设与宣传意识淡薄的问题。一方面,品牌建设意识不足,品牌设计未能与产品紧密联系起来,特色不够鲜明;另一方面,对于已建立起来的品牌宣传不到位,企业认为只要现有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不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品牌宣传和推广上,导致品牌价值不高,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带来产品的附加值低下。(3)企业规模小。安徽纺织服装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小、设计开发队伍不足、创新能力弱、发展缺乏后劲,缺乏核心竞争力;服装企业主要以贴牌为主,产品创新能力差、缺少自主品牌、品牌附加值较低、品牌自创意识薄弱。加工企业“小、散、低”的生产方比较普遍,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缺乏特色产品的产业集群。
 
那么,安徽纺织服装的机会点又在哪里呢?(1)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战略为安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纺织服装产业区域间融合发展顺理成章。安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唯一省份,区位优势明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安徽省纺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七位,深厚的制造业基础、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生态,使得安徽具有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的资源优势和创新优势。作为南北文化融汇的核心区域和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安徽具有高质量推进产业转型的文化优势与市场优势。“十四五”时期,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对于充分释放安徽的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实现区域定位具有战略价值。(2)东部地区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和转移的进程不断加快。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内需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大量企业开始向广大中西部地区转移,推动行业内外产品的互动和优势互补,满足急剧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促进我省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迈进。
 
了解安徽纺织服装优缺点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叶会长说道,“十四五”期间,安徽省织服工业将立足我国现代化发展新目标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在坚持科技驱动、时尚引领、绿色导向的路径基础上,以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引领,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强化产业基础,优化产业体系

第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安徽纺织服装要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纺织服装制造产业的转移情况来看,产业在不断向人力成本低、优惠政策好的地区转移。这既是外部市场的倒逼,更是自身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求变图强。安徽纺织服装行业要高质量引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优质产能和项目,以皖北地区、皖西地区为重点推进产业承接和集群发展,建设新兴纺织服装产业先进制造基地。以华茂集团、申洲针织等龙头纺织企业和望江、岳西等特色纺织产业集群为核心,打造沿长江地区现代纺织产业示范区,充分发挥集群的生态优势和资源辐射效应,形成以产业带动区域,以产业带动市场、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

以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为例,申洲针织自2008年落户望江,经过十余年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引以为豪的“望江速度”和“申洲模式”。申洲针织先后建成了三期服装生产线和印绣花等配套体系,实现了“四个一”的发展速度:平均每年新增1个亿的投入,新增1000人,新增10亿产值,新增1000万税收。现已形成占地486亩,厂房40万平方米,设备1.3万台套,固定资产12亿元,日产能40万件,一跃成为安徽省最大的服装生产出口企业。
一个发展枢纽经济,打造资源协同、区域联动发展的产业生态,减的是淘汰低端落后产能的“量”,提的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质”。申洲针织的涅槃,是整个安徽纺织产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2020年,安徽省纺织行业规上企业1521户,实现主营收入1408.1亿元,总量上升1位、居全国第7位。

第二、培育链主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安徽要培育链主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产业集群,培育品牌能够树立差别化优势、专业化优势和规模优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共品牌效应、集聚效应,是一项长期性的、相对垄断性的无形资产,能够充分提高本区域的竞争力。安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品牌如何建立,如何通过产业集群的品牌化战略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对于产业集群本身的发展,甚至对一定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一行赴亳州市利辛县考察调研


十四五期间,安徽要积极打造安徽省纺织产业集群推进工作,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大力开展‘双招双引’,补链强链延链,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大中小相互配套的产业生态。近年来,安徽省在发展原有安庆市岳西县中国手工家纺名城、安庆市望江县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芜湖市孙村镇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镇、合肥市瑶海区中国服装商贸名城等安徽省纺织产业集群试点的基础上,集群产品多以出口加工为主,在拓宽传统渠道方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方式,引导本土企业扩展电商渠道,促进集聚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大力提升集群企业品牌意识,涌现出“咏鹅”工艺被、“江通”棉纱、“栖凤阁”服装等一批优秀品牌企业,同时新生出六安丁集婚纱产业集群、宣城郎溪经济开发区纺织新材料产业集群、阜南县服装产业生产基地等产业集群,各地正逐渐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行业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2021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竞争力优势企业”榜单显示,安徽纺织服装本土品牌价值在50亿元的企业有: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天鼎丰控股有限公司。

纺织服装作为安徽制造强省“7+5”重点产业,代表性创新企业不断出现:红爱服饰、阿里巴巴讯犀智能工厂等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行业发展新亮点,华茂棉纺智能工厂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为行业样板。在高功能性纤维材料、高端纺织面料及创意设计等领域,丰原聚乳酸纤维、吉祥三宝“仿鹅绒”絮片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填补行业发展空白。


在原创设计方面,中国安徽服装原创小镇建设项目引人期待。中国安徽服装原创设计小镇是安徽时尚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物理承接空间,小镇在承接纺织服装产业基础上,将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打造服装原创设计品牌基地,形成独具魅力的时尚文化创意街区。由安徽白马集团斥资兴建的安徽白马原创设计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

第三、加快纺织服装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在顶层设计总体布局上再谋划,精准定位,以创新的理念和方式,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要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打造众多“智慧工厂”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产品可靠性,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本土著名服装设备高科技企业——合肥奥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星链智能服装工厂”项目一推入市场就广受欢迎,此项目今年获得“创客中国”安徽赛区企业组第一名前不久由他们设计生产安装的“安徽第一家智能服装工厂”落户亳州市新亳华扬服饰有限公司,实现了生产的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亳州市新亳华扬服饰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叶会长最后强调,安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要紧紧抓住纺织行业发展的机遇。除了响应省政府“双招双引”重要部署,积极嵌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发展生态,还将在发挥创意经济、智慧经济、枢纽经济、绿色经济方面持续发力……,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遏制低效产能的盲目扩张,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加快推动安徽纺织服装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报道组:周隽永  牛奎艳)

文章来源:奥瑞科技Auritech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1-62620359
浏览手机站
微信二维码